火运考试网提供全国考试报名时间、考试政策解读及备考资料,涵盖公务员、教师资格、职业资格等考试资讯,同步分享职场工作总结模板与学习经验,助考生高效规划备考,一站式解决考试全周期需求。

双高院校是什么意思-双高专科院校排名一览表

考试时间 2025-07-27 22:26:38121未知勤静枫

双高院校是什么意思-双高专科院校排名一览表

揭秘双高院校:定义与双高专科院校排名概览

在教育领域,考试与教育政策、院校发展紧密相连,共同塑造着人才的培养路径。近年来,“双高院校”这一概念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一大焦点。那么,双高院校究竟是什么意思?双高专科院校又有哪些佼佼者?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一、双高院校:职业教育的高地

双高院校,全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入选院校,是中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重点建设项目。这一计划于2019年启动,旨在通过集中资源,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标本科教育的“双一流”建设。双高院校聚焦于职业教育的提质培优,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双高专科院校排名概览

在全国众多双高专科院校中,哪些院校脱颖而出,成为了职业教育领域的佼佼者?以下是一份简要的双高专科院校排名概览:

(一)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A档)

在这一档次中,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高居榜首,展现了其在医药职业教育领域的强大实力。天津市职业大学、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紧随其后,这些院校在各自的领域内均有着显著的成就和影响力。此外,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也位列其中,它们在全国职业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B档)

在这一档次中,院校数量更为庞大,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如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院校在各自的特色专业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行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淄博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也在这一档次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们在全国职业教育中享有较高声誉。

(三)其他档次院校

除了A档和B档外,还有C档的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以及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这些院校虽然排名稍后,但同样在职业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为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双高院校的意义与展望

双高院校的建设,不仅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更为行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些人才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双高院校将继续发挥其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和投入加大,双高院校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四、结语:双高院校,教育的新篇章

从双高院校的定义到双高专科院校的排名概览,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和崭新面貌。双高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高地,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实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和关注。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让我们共同期待双高院校能够继续发挥其引领作用,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考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院校,开启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

双高高职院校是什么意思

双高高职院校是什么意思介绍如下:

双高职院校的意思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计划(“双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

“双高计划”每5年一个支持周期,2019年启动第一轮建设。计划重点布局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

“双高计划”是为了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高水平的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点项目。

“双高计划”比肩普通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是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重要制度设计,也是国家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先手棋”。大专双高,即指“双高计划”。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名单共计197所,其中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校56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校141所。

“双高计划”目标:

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到2022年,列入计划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职业教育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形成一批有效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

到2035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体系更加成熟完善,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专科双高院校是什么意思

该类院校是指入选“双高计划”的专科(高职)院校。

“双高计划”即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制度设计,目的是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

“双高计划”面向独立设置的专科高职学校,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扶优扶强,旨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高职学校和专业,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专科双高院校是什么意思

该类院校是指入选“双高计划”的专科(高职)院校。

“双高计划”即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制度设计,目的是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

“双高计划”面向独立设置的专科高职学校,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扶优扶强,旨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高职学校和专业,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双高院校是什么意思

双高院校是什么意思介绍如下:

双高院校,指的是具有“高水平、高水平”双重特征的高等学府。其中,“高水平”指学校的教师、教育质量、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高水平”则是指学校的综合建设和办学水平在其所在地区或同类高等学府中处于领先地位。

可以说,“双高”是各高等学校追求的目标,也是如今中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发展的一个要求

双高也指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与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统称双高人才。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经经营管理人才是指具有大学本科及学历,并担任企业部门经理职务,年薪在10万元(含10万元),连续任职时间一年(含一年)的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是指具有大学本科及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年薪在10万元(含10万元),连续任职时间一年(含一年)的技术人员。各地对这些人才引进有优惠和鼓励政策。

“双万计划”与“双高计划”不但只是一字之差的缘分,而且两者都是国家最新(2019年启动)的两大重要建设项目。不过,与“双高计划”不同的是——“双万计划”仅限于本科,而且只针对专业。简单粗暴地的一句话:以后选本科大学看“双一流”,选本科专业看“双万计划”,选专科大学看“双高计划”。

专科的双高是什么意思

双高"通常是指专科学历中的"双学士学位”,也称为"双学位"。这是指在专业领域同时获得两个学士学位的情况。具体而言,双高一般指同时获得两个不同领域的学士学位,例如同时在工程与经济学院获得工程学位和经济学位。

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完成两个专业的学分要求,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满足两个专业领域的学位授予标准。双学位的获得可以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也可以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

专科的双学位(双高)在以下几个方面带来了一些好处:

1、多学科知识:通过追求双学位,学生能够在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获得广泛的知识。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多元化的学术兴趣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2、就业竞争力:持有双学位可以增加就业竞争力。学生在办公室和工作场所中能够提供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使其在职业市场上更具吸引力。双学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选择和机会。

3、学术深度与广度:通过追求两个专业的双学位,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中获得更深入的学习经验。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并更好地理解两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交叉点。

4、个人发展与成长:追求双学位需要学生具备时间管理和自我组织能力,以平衡两个专业的学习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适应能力,提高自我发展和职业发展的潜力。

专科学历中提供双学位的院校在中国并不多见,下面介绍两所国内知名的提供双学位的大专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该校在专科阶段提供双学位计划,学生可以同时获得两个专业的学士学位。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中山大学在部分专业中提供双学位项目,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如管理学、工商管理等。

发表评论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Copyright © 2021-2022 火运考试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赣ICP备2022011184号

联系QQ:  邮箱地址: